用评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智能检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诺动态
中华百方古刹砚及其价值传承
  • 来源: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作者:于江发布时间:2023-06-25 09:03:56

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房之宝,不但有着悠远的发展与流传经历,更具有浓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始终是并存的。砚作为文房用具,集诗、书、画、雕刻、金石诸艺于一身,不但给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灿烂辉煌的印记。

1.jpg

名人名砚名雕再现时代宗教巨制,法书名画楹联成就东方传世经典。“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工程”在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刘红军会长倡议的“砚台兴亡,匹夫有责”的砚文化精神的感召下,秉承“科学设计与艺术表现的和谐性、形式多样与内容丰富的统一性、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认同性、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实现的双向建构性”的原则,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设计者韩光森先生,百方古刹端砚的两位主刀大师黎铿与杨焯忠专注投入,为“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工程”的创作积累了经验,贡献了新的思想元素,为这个历史性文化工程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百方古刹主题砚雕刻的一百方精品端砚,材质均选用源自广东肇庆西江流域的名坑端石,选用砚材坚润华美之上乘,砚堂设计与主题构图之巧妙,砚雕刻画工艺手法之精湛,红色意蕴与笔墨造境之审美,实为首开中国工艺美术界历史之先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中国端砚雕刻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焯忠两位制砚大师均擅长砚艺的山水造境,在创作百方主题砚雕刻艺术的合作上做到了珠联璧合,因材施艺,求同存异,相得益彰。从雕刻技艺的表现手法上便可感知到两代艺术大师间技艺传承与文脉相通。

2.jpg

中华砚文化见证及参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生发与发展,并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之一。同时,砚台作为文人与书斋中必备的用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品类。据研究者考证,从新石器时期的“研磨器”,到秦汉时期的“研”,再到唐宋以后的“砚”,经过历代工匠、文人、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砚雕技艺与文化也不断成熟。特别是宋明之后,尤其是清代,由于不少文人雅士在小小一方砚台上释演文心,遣怀寄情,勒铭绘事,从而使得一方砚台融入了绘画、诗歌、历史、书法、篆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集历史、文化、艺术、欣赏、研究、收藏、使用等价值于一身,特别是“传万古而不枯,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年而永存”的文化品格,更使其成为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趣味与风格的综合艺术品,建构起了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进一步提升了砚的综合价值。砚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艺术殿堂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源与财富。

在端砚的实用性退居次要,欣赏性上升为主要因素的情形下,人们对端砚的装饰图案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陈陈相因、面目雷同的图案已经不能满足爱砚人士的审美需求,他们希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图案出现在端砚上,将珍稀的端溪砚石装扮得更加典雅优美。因此,在砚文化界和行业界,便多次听到了有识之士发出“提升端砚文化内涵”的呼吁。在此背景下,山水画家韩光森先生与砚界泰斗黎铿先生(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创作了“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即以中国一百座著名寺庙各具特色的建筑及其所处环境的优美风景为题材,精心设计和雕制的系列端砚,简称“百刹砚”。

3.jpg

每一方百剎砚所反映的艺术品味是个人多元而丰富的艺术品味,是个人主观意识虽难受朝代趋势及人与物之影响,并人意识再折射反映出来的审美观,生活美学与创作,方可能谓之某人的艺术品味。这是对艺术品创作、鉴赏、收藏的规律性。今日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百刹砚”——《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使平面艺术转化为造型艺术,以刀代笔,因材施艺,在不失砚功能的立意下,以中国雕刻的创意雕浅浮雕手法上为远、下为近,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从造型、纹理 、石色施艺术的褐红色等皮色表现了古刹明媚似初春之景,夕阳西下之秋景、以火捺等纹理施古刹旁河流及空之祥云,用不同纹理色差刀法不失韩光森画家的染、点、皴、描、润似墨迹运术,来显示百刹之分,同时也展示了雕刻大师们同有力,济娴熟的刀法、心随境转、修炼自心,启动内在心灵次源、透过古刹山川意境,放松身心,增显示了艺术品味,表现了古刹圣地之风水,给人以崇拜古刹圣地之景,想往圣地之祭拜之情,艺术作品中得到静化精神,修身养性的美的享受。表现了砚文化新的文化内涵,或为精湛艺术之珍品,是当今砚石存书画发展提供了器物载体,是书画为砚台发展拓宽了生存空间,增添了砚文化的新鲜血液,为保护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砚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4.jpg

端砚与佛教结缘,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此后便一直绵绵不绝。其图案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雕刻佛教人物形象,如佛祖、菩萨、罗汉等;另一种就是雕刻佛教寺庙建筑。这套“百刹砚”属于后一种类型。虽然古已有之,但是纵观古今我国各个砚种,还不曾有哪一个砚种将全国各地著名寺庙纳入自己的创作中。所以,这套“百刹砚”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这不仅是敢于构想扩大数量的简单问题,其间还需要走访这些散布在我国四面八方的古代名刹,仔细观察体验,绘制这些古代名刹独特风韵的图案。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更需要艺术匠心并付出艰辛劳动才能完成的工作。韩光森先生是个有心人,作为山水画家,他早就敏锐地感受到了古代佛寺建筑与山水风景的密切关系,因此在他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已经积累了许多佛寺建筑和山水名胜相结合的作品。正是有这样一些作品为前提,所以才会有这个“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的创作实施。端砚艺人们巧妙地利用端溪砚石的石品花纹,使得端砚呈现出天工与人工相融合一的特殊美感。

通过这套“百刹砚”,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端砚之美,还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通过寺庙建筑反映出来的清幽淡定、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所以,这套“百刹砚”以其丰富文化内涵和很高艺术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钢笔、铅笔和圆珠笔等书写工具的相继出现,使砚这个为人类服务了几千年的文房之宝逐步退出了使用的历史舞台。特别是互联网、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的不断融合,媒体融合与传播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的知识生产也面临重大转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砚及其文化渐渐淡漠,以至于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是一种文化记忆。也许正是这种距离,当人们在追寻文化的精神家园时,砚及其文化的价值不断被发掘。而砚文化的不断兴起与发展,又使得砚这一承载文人墨客“文心”的案头人造“自然”,再一次面对艺术、文化的融合。面对当代文化语境及审美文化的不断变迁,砚文化在新时期不仅面临文化、艺术内涵的再注入与整合,不可避免的是,砚文化的价值重构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砚文化在传承与出新发展的过程中,正在由文人、文化人的“圈子”文化,走向具有大众美育功能的社会文化。砚文化、砚艺术正在走出把玩、书斋而走向展览、大众与社会,甚至砚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升温。于是,砚文化的行业协会、美术馆、博物馆、研究院,各种展览、研讨、出版等活动不断展开,因为人们基于一个共识:砚文化的发展前景广阔。

其次,为充分挖掘中华砚文化资源,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砚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既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也更需要文化工程来推动。我们不仅仅需要砚文化、砚艺术的传承及优秀作品的涌现,更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态的艺术、文化、市场与产业形态的文化工程,形成合力,规模化、社会化、大众化地来推动新时期砚文化与艺术的不断发展。其中,“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工程”就是一个这样的工程。

“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工程”选择古刹与端砚的文化视角,用意颇深,是人文与自然符号的又一次交融。据专家考证,从唐代起,甘肃南部的洮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端砚之料取于广东肇庆,“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纹理绮丽,加工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要求因材因石施艺构图,精心推敲题材、立意、构图、造型、雕法,以保持端砚的古雅、朴实、形态自然的艺术特点。为此,其地位日隆,为我国石砚之首。由此可见,“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工程”从三个向度上建构砚文化的当代格局:一是以古刹与端砚为主线的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砚文化名品体系;二是以研究、展览、出版、推广为主线的文化名牌传播体系;三是以中国画、书法、雕刻为主线的艺术名人体系。这一砚文化当代格局的建构,可以说是开启了当代砚文化发展的大门。

5.jpg

我们必须认识到,砚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下大力气对砚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传承,深刻地把握与认知砚文化的传统,同时,我们更需要在砚文化的发现、传承与传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融入时代精神与当代审美元素与理念,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更加开放、自信与理性地重塑、重构砚文化的价值体系,为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着当前中国艺术经济结构的转变,国内艺术品市场消费在不断地促进家族文化财富传承的演进,艺术品财富管理及其资产配置也进入了快速转变时期。在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众多门类中,像名家字画、古代瓷器、文房珍玩等始终是艺术品投资中的主流和时尚品种,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文物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还有一些艺术的名人名作,也逐渐受到追捧,究其原因仍然是艺术家的价值属性,一件艺术品的根本价值是艺术家的价值,也就是说,物的价值有限,人的价值才是根本,艺术品是艺术家整体价值的载体。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使用过的一方砚台,在西泠印社拍卖出千万元的高价。从主流艺术品品类可以看出,艺术品行业真正追求的永远是一种价值属性,这是艺术品保值和投资的源泉。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等属性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6.jpg

要探究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是否有收藏价值,首先要廓清的问题是,当代艺术家创作所达到的水准和学术影响力,纵观中华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创作的大师阵容及百位书画艺术名家参与的规模,在近一世纪以来尚属首次。首先从主刀艺术大师的影响力分析不难发现,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先生作为我国砚雕界的泰斗,端砚雕刻制作技艺国家非遗传承人杨焯忠师徒两人联袂,以实力派山水名家韩光森先生创作的百幅中华古刹水墨画为底本,进行砚雕艺术再创作,使其两种艺术语言融汇成一种佛教文化主题,浑然一体。遂后两位砚雕大师又创造性地,将一百位中国书坛名家书写的百方古刹砚对应的名寺楹联刻赋其上。虽然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还没有正式推向社会,但不同时期砚文化界的交流和小范围展览已然使百刹砚文化声誉日隆。足以鉴证百刹砚所呈现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

当下不断有主流媒体资讯显示,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中国艺术经济发展至今,艺术品的商业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出来。由于资产化发展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创新进程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只有通过艺术品的资产化才能有效解决艺术品投资价值问题,整合金融体系资源、产业与市场的支持系统,实现艺术品资产的融资发展,使艺术品完成在金融资产流动,实现整个生态良性循环。笔者根据从事艺术收藏多年的经验判断,百刹砚主刀黎铿大师在二零零五年前后,其作品“端溪老坑清风砚”、“端溪盛世龙腾砚”等珍品就在艺术品市场突破百万元的高价成交纪录,杨焯忠大师砚雕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不同规格作品售价在十万元左右。自杨焯忠先生于2019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来,砚雕作品市场价值不断上升。参与百刹砚楹联书写的艺术家潘震宙、尼玛泽仁、张飚、罗杨、吴震启、邹德忠、刘俊京、龙开胜、郭永琰、杨再春等书画名家均为当下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的书画名家,其书法作品按各自当下市场润例行情,根据雅昌艺术指数及相关艺术市场数据显示每平尺基本会在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区间。笔者基于艺术品市场专业人士及非遗资源管理方面专家多频次的沟通交流共识,以当下艺术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历时五年创作而成的“百方古刹传世精品端砚”整个艺术主题系列作品,可以基本评估价格在一亿至一亿伍千万元至人民币之间。最终百刹砚项目的运营及其价值转化还取决于主体项目公司的系统推广与价值发现能力。

7.jpg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以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视角深度关注砚文化发展的未来。我们在努力推动砚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及文化,在深挖传统、做好传承的同时,赋予砚文化以时代的鲜活的生命力,让传统的砚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融入当代审美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走向现代、走入当代的一个标示性案例。在中国艺术经济数字化的新时代潮流里,我们更需要在健康发展中厚植艺术经济之林,在艺术品资源资产化与价值发现中讲好中国砚文化故事。

8.jpg


了解天诺 天诺动态 政策法规 典型案例 加盟合作 联系我们